为深入推动我市与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科技合作交流,扎实推进科技突围工程,加强校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化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据《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南方科技大学战略合作协议》《鄂尔多斯市人民政府 上海交通大学科技合作协议》《鄂尔多斯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鄂科发〔2021〕8号),现将我市与南方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2025年度科技合作项目申报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申报方式
(一)申报单位提交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单位信息表、财务审计报告,经审核通过后,与南方科技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二)签署合作协议后,与南方科技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大学共同进行项目申报。
科技合作项目资助方式为事前立项、事前支持。财政拟支持额度为项目总投入50%。
(一)申报单位要求
1.申报单位应为鄂尔多斯市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机构和其他具备开展科技活动的单位。
2.申报单位具备研发基础条件,具有组织项目联合实施的能力,主导并联合南方科技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共同实施,签订与申报项目相符的合作协议,应明确合作内容、任务分工、经费分配、成果权属等内容。
3.申报单位资产及经营状态良好,具有资金筹措能力。自筹资金与财政资金的比例不低于1:1。
4.申报单位为企业时,需提供经注册会计师行业统一监管平台备案的含有二维验证码封面的2024年财务审计报告复印件;成立不足1年的,须提供成立以来的财务报表。
5.申报单位有明确的研究内容和具体可量化的考核指标,研究结果突出转化应用,预期形成的创新成果有明确的转化目标。
(二)项目负责人要求
1.项目负责人年龄原则上不超过60周岁(196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项目负责人应为申报单位在职科研人员,应起到统筹领导作用,实质性参与项目的组织实施。
3.如聘用非本单位在职人员作为项目负责人的,须提供聘用的有效证明材料(聘用协议等)。
4.同一人作为项目负责人,本次申报限报1个项目。承担2项及以上国家、自治区和市级科技计划项目,或有到期尚未结题验收的项目负责人不得申报。
(三)其他要求
1.科技项目主要考核指标为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新设备,以及关键部件、实验装置/系统、应用解决方案、药物临床试验批件等标志性成果,以关键性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的应用示范为导向。项目形成的知识产权分为Ⅰ类知识产权和Ⅱ类知识产权,Ⅰ类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包括国防专利)、植物新品种、国家级农作物品种、国家新药、国家一级中药保护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Ⅱ类知识产权包括实用新型专利、软件著作权(不含商标)。
2.项目申报单位须设科研助理岗位,积极吸纳2025年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科研助理的劳务报酬及社会保险补助等可按照有关规定从项目经费中支出。
3.政府机关(含参公事业单位)不得牵头或参与项目申报。
4.申报书将作为项目评审、合同签订的依据,项目一经立项,除评审专家建议修改调整的内容外,其他内容无正当理由一律不予修改调整。
5.项目一经立项,项目申报单位即对项目执行全过程负有主体责任。有义务按合同约定开展研发活动,完成约定目标。有义务接受主管部门监督,配合主管部门完成有关检查、督查、绩效评价。不履行上述义务的,主管部门将按规定将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等纳入科研诚信失信记录。
6.项目申报单位应认真做好经费预算,按申报通知指定数额申报。
(一)与南方科技大学拟合作项目
1.高功率密度液流电池储能技术项目
项目内容及指标:针对液流电池大规模利用面临的成本瓶颈,液流电池功率密度低是其成本高的主要原因。项目将研发高功率密度、低成本的新一代液流电池储能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建立热物理-电化学耦合的液流电池设计方法,指引高功率密度液流电池理性设计;开发高活性、析氢抑制的催化剂,研制具有多级有序结构的液流电池电极;构建人工智能辅助的流场结构设计算法,实验与仿真结合开发高均匀、低流阻流场结构;研究电极、流场、装配参数对电堆性能影响关系,研制高功率密度液流电池电堆;研发液流电池流量控制、温度控制与电压控制系统,开发适配的3S系统,建立液流电池运行控制策略。
项目拟投入总额:100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项目完成时要求建立热质传递-电化学反应耦合理论,开发液流电池仿真设计模型,模型额定放电电压下,电流密度误差低于10%,开发一套液流电池自动控制装置,形成一套系统控制策略;建立高功率密度液流电池储能系统仿真模型并形成技术研究报告;申请专利不少于10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6篇。
2.高效电解水制氢技术研发项目
项目内容及指标:针对可再生能源对高弹性、大功率电解水制氢系统的需求,该技术致力于低成本、高效电解水制氢质子交换膜(PEM)电解堆技术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开发低成本、高活性、强稳定性的析氢/析氧关键电极材料及优化制备工艺,实现催化剂可控制备;开展低贵金属载量、高效率且耐久的膜电极组件设计与制备技术,实现电极材料经济性与长寿命兼顾;优化电解槽结构与系统集成方案,提高制氢效率、降低能耗;设计并试制PEM电解器件,研究其衰减机理与失效成因。
项目拟投入总额:70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项目完成时要建立新型的催化剂制备方法,开发4-5种新配伍的HER和OER催化剂,申报发明专利不少于6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6篇,培养研究生数5人以上。
3.风光耦合煤/生物质制绿色甲醇的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
项目内容及指标:用于解决风光资源消纳与煤炭低碳化发展的难题,研发经济可行、低碳排放、运行稳定的甲醇制备工艺,开展甲醇合成主控因素及协同强化机制、物质流-㶲流-㶲经济成本流的变化分析、工艺能源优化策略、系统运行优化方案、高效甲醇合成催化剂制备等研究,探究应对原料供应不稳定及性质不稳定条件下甲醇制备的工艺灵活性调节技术路径,攻关高效气化技术、高浓度二氧化碳的甲醇合成技术、甲醇制备的低能耗技术等,实现对电解水制氢、煤/生物质气化工艺、合成气变换、合成气调节、甲醇合成工艺,甲醇精馏工艺的有机耦合,建立可应对风光不稳定性的新型风光耦合煤/生物质制绿色甲醇工艺。
项目拟投入总额:60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项目完成时形成1套风光耦合煤/生物质制甲醇的技术方案,编制1套耦合煤/生物质制甲醇的工艺设计方案,开发1套煤制甲醇低碳化改造的可用性评估和经济性测算方案;开发1套量化催化材料构效关系的设计流程,提出1种及以上的活性组分抗烧结失活策略,建立甲醇合成技术物质流-㶲流-㶲经济成本流模型,形成模型算法及评估报告;搭建吨级绿色甲醇示范装置,年产甲醇超过1吨,甲醇碳排放量低于40gCO2/MJ;开发1种适用于绿色甲醇制备的储能材料。焓值200-300MJ/m3,导热率大于0.7W/(m·k),储热温度大于200℃;申报发明专利不少于10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0篇,培养中级或硕士及以上人才5名以上。
4.低质煤微矿分离与沙漠改良全生命系统减排关键技术研发项目
项目内容及指标:针对低质煤(中煤和煤泥)微矿分离技术开发中面临的过程效率低等难题,研究高性能药剂与中煤和煤泥颗粒高效回收适配机制,为可燃体和脉石矿物的选择性分离提供关键技术;研究不同流动环境能量耗散对微涡及微泡产生、颗粒及气泡碰撞、气絮体形成及夹杂行为等影响,构建可燃体与脉石矿物水气混合均质分选过程特征适配机制;研发选育钝化菌种和构建高性能菌群技术,解决荒漠治理原料价格高的弊端;研发强化促进功能菌群选择性活化远古矿物质微量元素的技术,创制基于微矿分离天然远古矿物质的功能性肥料,提升障碍土壤地力;基于微矿分离技术制得的天然远古土壤改良矿物质,结合沙障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养分调控技术和植物选育技术(筛选适合当地气候种植的植物种质资源),开发出有效的沙漠治理集成化技术。
项目拟投入总额:50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项目完成时要开展低阶煤中煤或煤泥等2种及以上劣质煤微矿分离应用基础研究,形成低质煤微矿分离核心工艺数据包1套;研发提高作物产量/提升作物品质/改良土壤的农用菌剂和天然远古矿物(微矿生物有机肥)联合施用配方1份;完成基于农用菌剂和天然远古矿物的新型肥料/土壤调理剂创制工艺1个;开展荒漠治理技术的50亩大田应用示范和提升沙漠保水、地力技术集成示范研究,大田验收报告及科技报告1份;申报发明专利不少于5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培养中级或硕士及以上人才3名以上。
5.生物基全降解新型泡沫复合材料关键技术项目
项目内容及指标:用于解决使用传统塑料泡沫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将鄂尔多斯市治沙植物及煤渣变废为宝,研发场景适配性好、低成本、高性能的治沙植物或煤渣生物基全降解新型泡沫复合材料缓冲包装以及冷链包装产品。研究材料结构、配方和加工工艺参数与机械性能、缓冲性能和保温性能的关系,开发低成本、高性能和全降解(家庭堆肥)新型泡沫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研究包装产品性能的主控因素及液态泡沫固化三元素(溶胶-凝胶转变、物理交联、表面活性剂)协同稳定机制,制定材料配方(天然高分子、治沙植物/煤渣、表面活性剂、溶剂)和加工工艺参数优化设计方案。建立包装性能与技术经济性评价体系,开展缓冲包装和冷链包装性能测试及实际应用分析,提出材料配方和加工工艺参数优化方案。分析材料微观结构、材料配方、加工工艺参数等不同因素在包装材料性能中的影响及变化规律,形成针对特定包装用户需求的产品最优生产方案及降本增效策略。
项目拟投入总额:25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项目完成时生产1款治沙植物或煤渣为填料的生物基全降解新型泡沫复合材料缓冲包装产品,实现100%生物降解;生产1款治沙植物或煤渣为填料的生物基全降解新型泡沫复合材料冷链包装产品,实现100%生物降解;形成1套完整的新型泡沫复合材料缓冲包装产品以及冷链包装产品的凝胶泡沫材料配方及生产工艺参数;申报发明专利不少于2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1篇,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3人以上。
(二)与上海交通大学拟合作项目
1.固态电池用高比能硅负极量产放大验证项目
项目内容及指标:项目拟开展硅碳负极材料及其关键前驱体——煤基等多孔碳的量产放大关键工艺验证,解决硅基负极材料高比容量和稳定制备工艺,实现400Wh/kg高比能固态电池材料导入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开发“预置空间”硅碳负极制备技术,基于高比能固态电池不同于现有液态锂电池的硅碳负极要求,探究不同量产工艺对材料孔结构以及倍率和循环性能的影响,优化得到硅碳基础材料,提升充放电能力并缓解体积膨胀;(2)以硅碳作为固态电池负极主体,采用低模量电解质离子导体包覆纳米硅策略,在硅表面构建柔性固体电解质膜,优化循环稳定性与低温性能;(3)采用高导电少层软碳层包覆策略,将其与有机碳软材料相复合而形成软碳包覆层,提高纳米硅的稳定性与倍率性能;(4)在微观尺度上构建快离子导体构建连续离子导电网络,促进硅颗粒与固态电解质之间的离子传输,减少硅碳中“死硅”的比例;(5)能量密度400Wh/kg固态电池导入验证。
项目拟投入总额:80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项目完成时完成研究固态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的构效关系和制备条件优化,确定量产负极材料中试技术和工艺包;开发基于“预置空间”前驱体的固态电池用硅碳负极材料中试设备并搭建研制线,实现中试100kg稳定量产;发展适应固态电池负极界面结构的构筑技术,完成能量密度400Wh/kg固态电池导入验证;申请发明专利不少于6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培养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5人以上。
2.高密度太阳能储热“材料-装置-系统”的多层级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
项目内容及指标:项目基于内蒙古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拟开展高密度太阳能储热“材料-装置-系统”的多层级关键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开发高性能储能材料、储能材料热物性强化、高密度储热器件设计、太阳能储热/供热系统示范应用。
项目拟投入总额:50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3年。项目完成时要研发出太阳能储热/供热的高性能储能材料和储能装置,掌握太阳能储热/供热系统关键技术;申报国家发明专利不少于3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2人以上。
3.二氧化碳制备高值化纳米碳材料耦合可再生能源消纳关键技术及示范研究
项目内容及指标:项目主要解决二氧化碳转化传统技术路线经济性不高的难题,项目无废气、废液、废固产生。开展百吨级的CO2制备碳纳米管、无定形碳等纳米碳材料工业化生产的催化技术、工艺技术、可再生能源电力耦合技术、节能技术、装备技术等的研发和优化;开展公斤级碳纳米管、石墨烯、无定形碳等纳米碳材料的大宗化应用技术的研发和优化。
项目拟投入总额:85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2年。项目完成时建成1套至少100吨级处理CO2的二氧化碳制备高值化纳米碳材料的中试装置;完成二氧化碳制备碳产品至少形成1个工艺包的编制;完成公斤级纳米碳材料应用于导电塑料、增强碳纤维等大宗应用领域至少形成1个工艺包编制;收集氧气满足工业氧品质要求(纯度≥99.5%);形成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3篇,形成技术工艺包不少于2项,参与编制技术标准1项。
4.基于国产信创的产业转型绿色微电网构建及智能调度技术研究项目
项目内容及指标:项目拟通过鄂尔多斯选定的试点煤矿以应急AI虚拟电厂技术构建针对单个能源消费主体的绿色工业微电网,基于国产信创技术实现在单体绿色智能微电网的深化研究,实现单个微电网的智慧用能调度,实现与外部电网、电力市场等综合交互与联动,实现绿色价值、技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多重收益。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基于国产信创的云边一体的绿色微电网能源管理平台构建;(2)微电网人机协同智能决策与调控关键技术研究;(3)应急虚拟电厂一体化能源转化控制装置。
项目拟投入总额:300万元。
考核要求:项目执行期不超过1年。项目完成时建设应急虚拟电厂一体化能源转化控制示范装置;设计一套适用于煤矿行业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能源AI模型及算法架构设计方案;开发一套微电网人机协同智能决策算法;开发一套适用于煤矿场景的绿色微电网能源管理操作系统,覆盖煤矿行业三种能源管理场景需求;建立煤矿应急备电与虚拟电厂联合运营场景仿真模型,形成技术研究报告;申报发明专利不少于3件,发表学术论文不少于2篇。
(一)各申报单位务必于2025年1月20日前,将加盖公章的科技合作项目申报信息表(附件1)、财务审计报告扫描件电子版报送至归口管理部门。企业类、研发机构类创新主体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报送至各旗(区)、高新区科技管理部门;市直事业单位报送至市直行政主管部门。
(二)各旗(区)、高新区科技管理部门及市直相关部门汇总整理后,务必于2025年1月23日前,将申报单位相关材料和推荐汇总表(附件2)报送至市科技局,不接收申报单位单独反馈。
(三)市科技局将组织专家对申报单位进行资质评审,通过评审的单位可与南方科技大学或上海交通大学签署项目合作协议,共同开展项目申报。
(四)项目申报程序及时限
1.项目申报单位和申报人获取申报权限
项目申报单位登录鄂尔多斯市科技局官网(http://kjj.ordos.gov.cn/)“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按照说明填写注册信息并提交至归口管理单位(各旗区科技管理部门、市直单位,账号由市科技局分配),经归口管理单位审核通过后,生成申报单位管理账号。申报单位管理账号自行分配形成申报人账号,项目申报人通过申报人账号申报项目,不允许通过管理账号直接申报项目。往年度已在项目申报系统注册的申报单位可直接填报。往年度未注册过的申报单位,注册单位管理账号并分配申报人账号后方可填报。项目申报系统于2025年2月10日开网,网上申报流程及操作说明书注册登录后在系统内下载。
2.填报项目申报书和内审
项目申报人登录申报人账号后,根据通知要求在线填写申报书,并上传相关附件及签章材料(彩色扫描,PDF格式上传,大小不超过50M)。申报书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至申报单位管理账号完成内审。申报单位使用单位管理账号审核通过后,务必于2025年3月20日前提交至归口管理单位。
3.归口管理单位初审推荐
(1)归口管理单位及时登录管理账号,对项目材料的完整性、相符性进行初审,并将符合条件的项目通过“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推荐至市科技局。审核推荐截止时间为2025年3月24日18:00时。
(2)各归口管理单位于2025年3月25日前将推荐文件扫描件和系统生成的推荐项目清单(盖章)上传至“科技计划项目管理信息平台”。
联 系 人:市科技局科技合作科 杨雪羚
联系电话:8589512
电子邮箱:eedskjhz@163.com
1.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单位信息表
2.科技合作项目申报单位推荐汇总表
申请须知:申请人无需注册账号即可提交交易意向,交易意向一经提交不可查询或更改,请准确填写相关信息;平台运营人员将在3-5个工作日内查看交易意向并与您联系,感谢阅读。